RODUCTS
產品分類
ONTACT US
聯系我們
天宮一號升空倒計時
![]() |
承擔天宮一號發射任務的火箭矗立在發射塔架上。劉 龍 梁 杰攝影報道 |
核心提示
天宮一號發射前各項準備已就緒,將于今日21時16分至21時31分擇機發射。
9月28日下午,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總指揮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一一回應公眾關注:交會對接有何難點?女航天員何時能進入太空?天宮一號如何應對太空碎片和垃圾?
9月28日下午,執行天宮一號飛行任務的長征二號F T1火箭完成推進劑加注,標志著天宮一號發射前所有準備工作就緒,發射進入倒計時。
天宮一號將與神舟八號進行兩次交會對接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介紹說,首次空間交會對接任務將于9月底至11月中旬,相繼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神舟八號飛船,實施交會對接。發射天宮一號的長征二號F T1火箭已于28日下午加注推進劑完成,將于9月29日21時16分至21時31分擇機發射。
按照計劃,天宮一號發射升空后,經兩次變軌進入高度約為350公里的近圓軌道,進行在軌測試。神舟八號飛船發射前,天宮一號降軌至高度約343公里的近圓軌道,等待交會對接。神舟八號飛船發射入軌后2天內,完成與天宮一號的第一次交會對接,形成組合體。組合體飛行12天左右,分離后再擇機進行第二次交會對接。組合體運行結束后,飛船于1天內返回地面。天宮一號將升軌至自主飛行軌道,轉入長期運行管理模式,等待下次交會對接。
目前,各系統已完成綜合演練。發射前的各項準備已基本就緒。
武平表示,實施空間交會對接任務,突破和掌握交會對接技術,是建設載人空間站的基礎和前提,對于實現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推進載人航天事業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可支持多次交會對接,驗證空間站部分關鍵技術
空間交會對接是追蹤飛行器和目標飛行器在預定的空間軌道交會,并在結構上連成一體的過程。交會對接技術與載人天地往返技術、航天員空間出艙活動技術是載人航天發展的三項基本技術。
武平介紹說,空間交會對接主要有三個方面的作用:一是用于大型空間設施的建造、運行和維修;二是用于為長期在軌運行的空間設施提供物資補給、人員運輸和空間救援;三是用于登月和深空探索等航天任務。
與美、俄早期交會對接試驗相比,我國研制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技術、經濟等方面更具優勢:一是目標飛行器可支持多次交會對接,減少發射次數;二是目標飛行器按我國后續的空間實驗室要求設計,可在完成交會對接任務的同時,驗證空間站部分關鍵技術;三是還可同時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武平說,與載人航天工程前期任務相比,首次交會對接任務具有四個方面的難點:一是技術要求高。發射神舟飛船的運載火箭入軌精度指標比工程前期有大幅提高;載人飛行器在軌壽命要求大幅提高。
二是新技術采用多。突破了運載火箭高精度迭代制導技術,組合體控制和管理技術等。
三是驗證難度大。部分新研設備在空間環境下的功能性能指標無法得到全面真實的驗證,尚需通過飛行試驗考核。
四是組織實施更為復雜,對任務組織指揮、各系統協同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200多種故障預案應對交會對接試驗風險
據介紹,航天發射是一項高風險科技活動。1990年以來,世界航天發射1600多次的成功率約為93.7%,其中,中國航天近130次發射成功率約為94.4%。近期,國際上的航天發射活動相繼出現了一些挫折,這些都說明了航天發射活動具有較高風險性。
武平介紹,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是航天領域公認的技術難關,我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試驗同樣面臨著高風險的挑戰,為此我們作了艱苦的努力。一是對飛行產品的研制、生產和測試進行嚴格的質量把關;二是對交會對接方案進行了充分的地面仿真與試驗驗證;三是針對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分別制訂了200多種故障預案,并加強了故障處置演練。
天宮一號如何應對空間碎片和垃圾?武平介紹說,此次天宮一號任務,采取了幾個方面的措施:一是